行业动态Industry News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信息 > 行业动态
建言献策丨人大代表王艳梅:深企要“强腰”
发布时间:2024-02-01

2024年1月30日至2月2日,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市民中心举行。协会执行秘书长王艳梅博士作为人大代表领衔提交行业建议,为深圳市发展”专精特新“类企业建言献策。(以下全文转自南方+APP)

2024年1月30日至2月2日,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市民中心举行。人大代表王艳梅领衔预提交《关于深圳夯实“腰部”企业,重点支持营收1-5亿元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》(下称《建议》),“拼经济,就是拼企业”,目前产值(营收)1-5亿元企业超259万户,是深圳优质企业主力军,但在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,建议加强专题调研,重点培育“专精特新”类企业,夯实腰部企业,强化营收1-5亿元企业的政策支持。

王艳梅代表。

现状:基本为5亿元以下的深企超259万户

据王艳梅代表介绍,深圳2023年新设企业30.7万户、同比上升14.7%;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计存续企业总量259.3万户、占商事主体总量422.6万户的61.35%,商事主体数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。参考“2023深圳企业500强榜单”,全部入榜企业的营收门槛是5.06亿元,深圳259.3万户企业扣除榜单企业500家外,基本为5亿以下的企业超259万户。可见,“腰部”“腿部”企业是深圳商事主体的主力军,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,正所谓“拼经济,就是拼企业”。

按规模把企业划分为3个梯队:产值(营收)超5亿元、产值(营收)1-5亿元、产值(营收)不足1亿元。其中,产值(营收)1-5亿元“腰部”企业创立起步在深圳,成长壮大也在深圳,深圳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是根之所在。这些企业创新能力强,成长性好,投资活跃,是庞大的企业群体的中坚力量。

根据深圳市人大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历时半年的走访调研发现,这类企业在深圳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。深圳如何在形成小企业“铺天盖地”、大企业“顶天立地”超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体系发展格局,更好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、增强发展新动能,精准支持不同规模的企业是关键。

南山科技园培育了大量腰部企业。摄影/记者朱洪波

问题:政府扶持力度对这类企业在弱化

王艳梅代表的《建议》分析,首先,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和经济增长的压力,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弱化,技术攻关等企业诉求最多的政策未惠及或较少惠及营收1-5亿元企业。

由于深圳土地资源稀缺,产业用地遴选竞争激烈,难以在短期内保障高成长型企业产能扩张的用地需求。相对于产值(营收)超5亿元企业(大型企业)能享受项目用地、产业用房、人才引进、人才住房、投资推广、技术攻关和平台建设等政府支持,营收1-5亿元企业既较少地获得土地等公共资源和政府服务,也难以得到政策倾斜,“高不成低不就”。

其次,营收1-5亿元企业进入成长期,在公共资源配给不足的情况下,外迁外溢市外风险突出。由于近年深圳人力资源、租金等成本不断上涨,在市外的价值洼地和政策吸引日益明显等背景下,企业极易整体迁出或局部迁移(产能外迁、研发外溢、市场扩张)市外。营收1-5亿元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,对自持空间的需求增加,在深圳难以快速获取符合生产要求的土地资源,在外地进行产能布局的意愿较强。

高交会企业现场。摄影/记者鲁力

建议:加大对营收1-5亿元企业的支持力度

王艳梅代表认为,深圳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构建具有鲜明特点、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梯队,尤为重要的是加大对营收1-5亿元企业的支持力度,更好地发挥这类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压舱石、稳定器作用。

首先,建议开展营收1-5亿元的企业专题研究。建议开展专题研究,进一步摸清营收1-5亿元企业的现状、存在问题、政策诉求、改进举措等。其中,深圳营收1-5亿元企业的梯度培育思路,初步梳理如下:推动营收1-5亿元迈向5亿元以上,巩固提升深圳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产业地位。“2023深圳企业500强榜单”显示,上榜企业具有以下特点,其一,以制造业为主,制造业企业数量为204家,占比为40.8%;其二,以民营企业为主,民营企业数量为347家,占比为69.4%;其三,近一半集中于“20+8”产业集群领域(225家)。建议梳理营收1-5亿元“企业库”,主要包括制造业、民营、“20+8”产业集群领域等。

其次,建议重点培育“专精特新”类企业,提升营收1-5亿元企业后备力量。建议梳理产值(营造)不足1亿元的各类“专精特新”“企业库”,主要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单项冠军等。

其四,夯实腰部企业,强化营收1-5亿元企业的政策支持。未来经济的竞争,大企业数量有限,拼腰部企业基数,谁拥有数量庞大的营收1-5亿元的腰部企业,谁就获得了竞争优势和发展的底气。因为腰部企业夯实之后,中小微企业就会被带动,大中小企业生态就优良了。所以政策的着力点,需要:

一是梳理“十三五”和“十四五”期间政策向营收1-5亿元企业的配置情况,为政策修订提供依据。

二是深入调研企业诉求,优化完善政府服务和政策条款。由于营收1-5亿元企业数量庞大、个体差异大,政府在管理服务的落脚点和支持力度方面要有新突破,要从这类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入手,要以问题为导向,精准施策,既要防止管理服务过多过泛,企业疲于奔命,又要防止“大水漫灌”、给财政造成过大压力。

最后,安商稳商,完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体系。建议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企业根基,同时做好营收1-5亿元的企业的安商稳商。

【文字】 南方+记者 李荣华
【摄影】 南方+记者 朱洪波 鲁力